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香港北京社團總會「香港青年北京2025文化歷史古蹟學習團」一行24位香港學生,在總會屬會香港傳統文化協會會長、常務理事朱龍斌及香港文體旅交流協會會長、總會會員李軒葆的帶領下,於2025年4月19日晚搭乘動臥列車前往首都北京,展開為期六天(4月20日至4月25日)的文化探索之旅。總會會長施榮懷及會領導全程關注學生在京學習、交流情況。
4月20日上午,學習團由港抵京後,同學們品嚐了北京烤鴨、乾隆白菜等特色美食。下午,同學們走進故宮博物院,紅牆黃瓦間,大家徬彿穿越時空,親身感受明清兩朝的皇家氣象。夕陽西下,大家依依不捨地走出故宮,時光雖已帶走昔日的輝煌,卻留下了紫禁城的風光,相信同學們心中定有萬千感慨。晚飯後,同學們前往梅蘭芳大劇院觀看昆曲演出,昆曲以水袖輕揚、唱腔婉轉的藝術魅力,為首日行程畫上完美句點。
4月21日上午,同學們走進北京出版社集團,在社史館中觸摸京城出版的歷史脈絡。何杰老師《如何書寫北京》的講座妙趣橫生,學生們積極提問,現場氣氛熱烈。下午的北京通州國際種業科技園區之行,學生們深入了解太空育種,親眼見證了曾經遨遊太空的種子後代綻放的花朵與結出的果實;此外,大家還參觀了現代化種植大棚,觀摩了與傳統人工種植截然不同的機械化種植系統。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們還嚐到了大棚裡現摘的小蕃茄,每個人都真切感受到了現代農業科技的神奇魅力。
4月22日上午,同學們前往鐘鼓樓領略了中軸線文化的厚重底蘊。下午在中國電影博物館,大家不僅參加了北京民族電影展啟動儀式,更觀看了《阿克達拉》這部感人至深的影片,影片以種植棉花為載體,講述了兩代援疆人為國家利益,舍小家為大家的故事,同學們體會到了援疆建設者的家國情懷。
4月23日上午,同學們走進中國政協文史館,透過珍貴的歷史文獻和影像資料,深入瞭解人民政協在中國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當日下午,大家走進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親身體驗了自動駕駛;隨後,同學們又前往金漆鑲嵌藝術博物館,被國家級非遺項目「金漆鑲嵌」的精湛工藝所震撼。下午的行程充滿科技與傳統的碰撞,這種古今交融的體驗,讓同學們對北京作為歷史文化名城與現代國際大都市的雙重身份有了更深理解。
4月24日上午,同學們來到民族文化宮,透過豐富的民族文物和生動的展覽,深入瞭解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文化格局。隨後大家參訪了梅蘭芳紀念館,在陳列的戲服、道具和老照片中,感受京劇大師的藝術人生。下午走進清華大學,寬闊的校園、悠久的歷史,處處彰顯著這所頂尖學府的魅力。漫步在美麗的校園裡,同學們不僅在校史館瞭解了這所百年學府的輝煌歷程,更直觀感受到與香港高校不同的校園氛圍,不少同學對未來的求學之路萌生新的憧憬。
4月25日,學習團最後一天的豐富行程從法海寺開始。同學們欣賞了保存完好的明代壁畫,對中西繪畫技法的差異有了直觀認識——中國傳統壁畫以線條勾勒神韻,西方則重光影透視。大家無不為古人精湛的藝術造詣所折服。其後,同學們來到首鋼中國移動咪咕公司,親身體驗AI一鍵換裝、裸眼3D、超高清8K屏幕等前沿科技,大家驚嘆連連。下午走進北京市黃莊職業中學交流時,特別參觀了非遺作品「京式旗袍」,做工精緻的旗袍成品,從盤扣到刺繡都展現出濃厚的京味特色。更特別是,同學們與該校學生共同完成的紀念書籤正是旗袍造型,大家將這份獨特的非遺記憶帶回家。
傍晚時分,滿載收穫的同學們依依不捨地踏上返港的動臥列車。六日中,透過這扇「北京之窗」,香港青年們親身感受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也見證了現代中國在科技、農業等領域的蓬勃發展。朝夕相處間,同學們互相之間更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香港北京社團總會將持續推動京港青年交流,為培養愛國愛港新一代貢獻力量!